2007年3月21日 星期三

無米也樂










片名:《無米樂》
導演:顏蘭權、莊益增
製片:公共電視台
年份:2004年
片長:175分鐘


每次要看影片都不是很積極,常常劇情都打聽完了還是沒看過。自從我爸在廣播上聽到《無米樂》的介紹,尤其又是後壁人的故事,我就幫他借回來了(雖然也是拖了一個學期)。剛剛看完就覺得應該要發表一下心得,因為這實在太真實、也有太多值得省思的事。(你不點進來看我的網誌沒關係,但請記得認真去看《無米樂》,最好買回家看,再推薦親朋好友看!)


紀錄片的主角崑濱伯去年種的米得了台灣冠軍,剛剛搜尋了一下才知道他把得獎的獎金全數捐給「無米樂基金會」,幫助台灣更多在WTO政策下苟延殘喘的農民們。我在看的時候想到好多事:不但粒粒皆辛苦,而且那是農人們寄予深厚情感所得的成果(如果十年前就有這部片我就不會常常把便當倒掉了,阿伯對不起......)

這些阿伯阿嬸比他們的上一輩多辛苦20幾年,到60、70歲還繼續耕田,薪水卻一個月一萬多而已,除了種稻,還剝花生、篩豆子、撣棉花做棉被......,沒有退休金、沒有周休二日、沒有健康的身體,但是他們在工作上忠心、也愛他們的工作。雖然各行各業都很重要,但是住在都市的人往往輕視住在鄉下的人;受高等教育的人常輕視教育水準比他們低的人;自以為職業、地位、族群、性別比較高尚的人常輕視不如他們的人。這些傳統的、保守的農民卻遠比自詡先進的、時尚的我們認真、謙卑、有智慧、懂得感恩而且──樂觀。

令人感嘆的是,這些老人家似乎比年輕人看得開、有活力,他們向自然學習而看見自己的渺小;我們卻在幻想的世界裡不斷自我膨脹而無法面對現實好好活著。這些阿公阿嬤對一顆稻穗都充滿期待;我們的上一代對社會雖有不滿但還懷有革命理想;我們這代卻有很多人驕傲又膽小、自私又無知、為小事憤恨不平,認為都是別人害的。

看到這些農民這樣辛苦,我們能做什麼?幫忙耕田嗎?愛買國產農產品嗎?參與抗爭嗎?發表輿論嗎?從政幹掉作秀的政客然後改變這些愚昧的政策嗎?或者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生活態度,不成為弱勢者的加害人,不要用一時的情感衝動和三分鐘熱度使他們從高處跌落谷底。我覺得我們應該繼承這些長輩的生命態度,然後找出我們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價值,一切的行動才可能改變這個社會。

《無米樂》片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