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熱情馬祖卡》碧娜‧鮑許的島嶼



文/黃聖芝  (參考引用請加註來源,請勿抄襲)


很早之前買了票,但是沒有做很多功課,也沒有看《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 (據說電影開頭有舞蹈的片段,是導演深受感動的靈感來源),但是看完之後,就像某人說的,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作品是很強壯的。兩個多小時的熱情馬祖卡舞曲(Masurca Fogo),舞著皮亞佐拉、魏拉羅伯茲的南美探戈、非洲民謠、西洋老歌、電音舞曲,舞者成雙的擺動著,摟著,躺著,直到音樂停止,沉默,結束,鼓掌。


其實這部很長的舞作中間某些片段我有些無法連貫起來,但是越到後來越覺得感動,尤其是下半場開始時,大家還在講話的時候,舞臺上放映了一對非洲年輕人正在進行雙人舞的比賽的畫面,他們看起來像是高中生,有點害羞地、僵硬地搭著對方的肩輕輕搖擺;第二組看起來也像高中生,但活潑許多,大概是曲風的關係;直到第三組,一對老夫婦相擁著,伴隨著古巴情歌的浪漫深情,然後舞台下亮起了一叢一叢微弱的光,舞者一男一女地和銀幕上的老夫婦一起沉浸在音樂中,緩慢地搖擺。二十幾分鐘的最後五分鐘,我覺得心裡好平靜,呼吸和心跳都隨著音樂的韻律交換著、跳動著。後來,海浪從牆上、岩石岸上、拍打到舞台的地面,男女在岸邊嬉戲,跳舞,擁抱。突然我覺得好熟悉,好像小時候去過的某個海邊,即使那不是台灣的舞者、不是台灣的音樂、不是台灣的海,但卻是台灣的印象,一種自在的感覺,一種我能體會的感覺,這是我第一次看表演能連結到我的童年記憶,不愧是碧娜‧鮑許。

這齣作品是於1998里斯本的世界博覽會,以西非維德角群島的一首馬祖卡舞曲編作,那是一座曾被葡萄牙殖民的非洲島嶼。作品貫穿著南半球熱情、深情、慵懶的情調,一會兒是紅色的熱氣,隨之又吹來海風清涼。中間當然有許多現代人、兩性的議題,處裡手法幽默又諷刺;但令人驚喜的是舞者們說的語言竟然是中文,而且算是外國人能說的很標準的中文了!這種要打破語言隔閡,與觀眾溝通的誠意,是我非常感動的另外一點(而且他們台詞還蠻多的)。在一些報導與評論中提到,碧娜‧鮑許目前創作方向是和一些城市合作,但事實上她本人並不認為自己是代表著某種歐洲文化來詮釋或融入合作城市的地方特色,她只是透過不同的文化來表現人類共同的生命經驗與情感。所以即使是為非洲島國編舞,《熱情馬祖卡》卻能撼動每座島嶼上的居民,撼動每個渴望海、渴望愛的人。

Pina Bausch, Mazurca Fog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