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8日 星期六

玩偶之家──娜拉



要不是為了看《娜拉》,我可能還不認識易卜生咧!

易卜生是瑞典的劇作家,但他不喜歡瑞典的生活模式,而他的作品也因為批判性過於強烈,受到排斥。不過他擺脫戲劇道德教育的目的,改變「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標準結局,將生活切實的各種人性問題、制度問題呈現在戲劇中,揭開當時人不願意被揭發的真實面,可說是寫實的戲劇。也因此被稱為「現代戲劇之父」。

《玩偶之家─娜拉》(Nora)是易卜生很經典的劇作,被當作是提倡女性意識的作品。娜拉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女主人,她的丈夫總是用各種不同動物的名稱喚她,(ex:我的小鳥、我的小松鼠...)而娜拉也如寵物般的對丈夫百依百順。當她正為著曾偽造簽名幫先生借錢養病的事感到自豪不已時,債權人威脅她若不為他謀一份職位就要將偽造借貸的事揭發出來,使娜拉陷入兩難:若是丈夫知道必然破壞家庭關係,但丈夫對此人非常反感,決不可能有機會。最後娜拉的丈夫得知此事感到憤怒和羞恥,同時,娜拉終於認清丈夫是如此自私的人,於是決定離開這個「玩偶之家」,尋找真正的自己。

2006年10月21日 星期六

點歌時間



第一次進實驗劇場,小小的空間,呼吸到的戲劇空氣又更濃了一些。

這是一齣沒有對白的戲劇,只有一個角色──拉許小姐──一個單身的OL,回到家就開始一個人獨處,開始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抽煙,一個人吃晚餐,一個人聽著點播節目邊玩電腦裡的接龍直到深夜。

2006年10月9日 星期一

NSO尼貝龍指環(二)


這是Arthur Rackham(1867-1939)為《尼貝龍指環》作的插畫

辛苦地看完五場演出 (因為時間很長,有幾天都很晚結束,回到家都已經半夜了。有時還會遇到抗議遊行的人潮),老實說,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畢竟以這樣的票價看一齣華格納的指環再加上一場演唱會,實在很划算!